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胃肠道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关节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等症状。以下是关于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的相关内容:
1.诊断标准:
皮肤症状:双下肢、臀部对称性分布的紫癜,可伴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胃肠道症状:阵发性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
关节症状: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肾脏症状: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嗜酸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IgA升高。
病理检查:皮肤、胃肠道小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2.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前的感染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部位。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IgA、尿常规、大便常规等。
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胃肠镜检查或肾脏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感染性紫癜:常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血小板计数正常,皮肤紫癜可伴有出血性皮疹。
外科急腹症:如肠梗阻、阑尾炎等,可有腹痛症状,但无皮肤紫癜。
4.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感染、食物、药物等。
抗过敏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对症治疗:腹痛时给予解痉药,关节痛时给予镇痛药,有胃肠道出血时给予止血药等。
糖皮质激素:对严重腹痛、关节痛、肾病患者有效。
免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其他治疗:如抗凝治疗、血浆置换等。
5.预后:
大多数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缓解。
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6.注意事项:
避免食用可疑的过敏原,如海鲜、牛奶、鸡蛋等。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
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