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宝宝容易出汗怎么回事怎么办
佝偻病的宝宝容易出汗,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下是关于佝偻病宝宝出汗的一些解答:
1.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日照不足: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而宝宝户外活动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
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如乳类、蛋黄、深海鱼等,若宝宝长期以母乳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生长发育迅速: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多。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
2.出汗的原因:
血钙水平低: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吸收减少,血钙水平降低,从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重吸收增加,导致血钙水平进一步降低。同时,甲状旁腺激素还会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排泄,导致血钙水平相对升高。这种血钙的不稳定会刺激汗腺分泌,引起多汗。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佝偻病患儿由于血钙水平低,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汗腺分泌增加,出现多汗症状。
3.治疗方法:
补充维生素D:宝宝出生后2周起,每日应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应在出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3个月后改为400IU。同时,应让宝宝多晒太阳,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补充钙剂:如果宝宝出现多汗、夜惊、烦躁等佝偻病症状,应及时补充钙剂,如碳酸钙、乳酸钙等。
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原发病,如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
4.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佝偻病的宝宝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喂养:宝宝的饮食应富含维生素D和钙,如鱼肝油、蛋黄、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应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的含草酸和植酸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多晒太阳:宝宝应多晒太阳,每天至少户外活动2小时,但应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补充维生素D: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总之,佝偻病的宝宝容易出汗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合理喂养和多晒太阳,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