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分几种类型
小儿感冒主要分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特殊类型感冒,特殊类型感冒包括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手足口病等,症状因病毒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家长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2.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潜伏期1~3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发热3~4天后体温可逐渐消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3.特殊类型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检查可见咽腭弓、软腭、扁桃体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7型引起。常发生于春夏季,可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1~2周。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发生于病程1~5天内。
其他:如风疹、幼儿急疹、麻疹、水痘、猩红热等,这些疾病也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同时还会有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如皮疹、麻疹黏膜斑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感冒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且有时感冒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肺炎、心肌炎等。因此,如果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室内通风等,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