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是怎么回事
婴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去,周围可有红晕,严重时会影响婴儿进食和哭闹。其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奶嘴奶瓶定期消毒、母亲乳头清洁、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方式预防。治疗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在口腔黏膜上。通常情况下,婴儿鹅口疮会在1~2周内逐渐好转,但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愈,应及时就医。
1.婴儿鹅口疮的症状有哪些?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去。
斑块周围可有红晕。
严重时会影响婴儿进食和哭闹。
2.婴儿鹅口疮是如何引起的?
白色念珠菌感染:婴儿的口腔内存在这种真菌,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感染。当婴儿免疫力下降、口腔卫生不佳或接触到感染源时,白色念珠菌会过度生长,导致鹅口疮。
奶嘴、奶瓶消毒不彻底。
母亲乳头不洁。
长期使用抗生素。
3.如何预防婴儿鹅口疮?
保持婴儿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喂适量温水。
奶嘴、奶瓶定期消毒。
母亲在喂奶前应清洗乳头。
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4.如何治疗婴儿鹅口疮?
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在口腔黏膜上。
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治疗需持续一段时间,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5.婴儿鹅口疮会传染吗?
会。鹅口疮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因此需要注意隔离和消毒。
6.婴儿鹅口疮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口腔清洁用品。
注意婴儿的饮食卫生。
观察婴儿的口腔情况,如有加重及时就医。
7.婴儿鹅口疮会复发吗?
有可能。如果婴儿的免疫力没有得到改善,或继续接触感染源,鹅口疮可能会复发。
8.有哪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如早产儿、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婴儿,鹅口疮可能更严重,治疗时间也更长。
如果婴儿同时出现发热、拒食、哭闹等症状,可能合并了其他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总之,婴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需要引起重视。家长应保持婴儿口腔清洁,注意喂养卫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愈,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