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如何护理
猩红热的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对于猩红热患者,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以下是猩红热的护理方法:
1.一般护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劳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和营养。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脱皮时,不可用手撕剥,以免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
3.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漱口,每天4~6次,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如有口腔黏膜糜烂,可涂金霉素甘油或锡类散等,以促进愈合。
4.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粥、面条等。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
5.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6.并发症护理:
如有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如有化脓性淋巴结炎,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可用热敷或理疗等方法促进炎症消退。
7.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的进展情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8.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勤洗手、勤通风、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体温计,如有发热,及时就医。
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等,定期复查。
总之,猩红热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和生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同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共同照顾好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