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主要由哪些疾病引起
低钙血症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衰竭、恶性肿瘤、药物和特发性等疾病引起。
1.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和骨矿化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肠道钙吸收减少,进而引起低钙血症。
阳光照射不足: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如果长期缺乏户外活动,或者使用防晒霜、遮阳伞等避免阳光照射,会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一些食物,如鱼肝油、蛋黄、乳制品等富含维生素D。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食物,或者饮食不均衡,也会导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
肠道疾病:某些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钙的释放,同时促进肠道钙的吸收,从而维持血钙的稳定。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血钙降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可以导致甲状旁腺自身免疫性破坏,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手术:甲状腺手术、颈部放疗等可能损伤甲状旁腺,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3.肾衰竭:肾衰竭时,肾脏排泄磷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磷升高。血磷升高会抑制肾脏合成1,25-二羟维生素D,从而减少肠道钙的吸收,导致低钙血症。
慢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炎,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
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功能。
其他原因:药物、中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肾衰竭。
4.其他: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骨吸收增加,引起低钙血症。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钙的代谢,导致低钙血症。
特发性:一些低钙血症患者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低钙血症。
需要注意的是,低钙血症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抽搐、麻木、肌肉痉挛等症状,或者长期补钙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于严重的低钙血症,可能需要静脉补钙治疗。同时,对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