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可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主要表现为鼻部、咽部症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预防措施包括耐寒力锻炼、皮肤清洁、保持适宜室温湿度、戴口罩、合理饮食、预防接种等。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根据症状和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症状: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提示有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预防措施:
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耐寒力锻炼,提高小儿的免疫力。不要只注意给孩子增加衣服,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加强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经常保持小儿皮肤清洁,用温热水为小儿洗脸,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调节适宜的室温湿度,避免室内过于干燥或过湿。
流行期间,外出需要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注意小儿营养的合理搭配,纠正小儿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牛奶、鸡蛋、鱼、肉、豆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品,增强小儿机体抵抗力。
要按计划及时为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儿常见传染病。
总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应该注意预防,如果孩子出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