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败血症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感染途径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免疫功能低下和其他因素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下是关于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原因:
1.病原菌:
细菌: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最为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次之,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真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引起的败血症逐渐增多,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
其他:如厌氧菌、李斯特菌等也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2.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孕妇在产前患有感染性疾病,如梅毒、淋病、病毒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含有病原体的羊水、产道分泌物而发生感染。
产后感染:新生儿出生后,通过接触感染的医护人员、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吸入感染的飞沫等途径而发生感染。
3.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也容易发生败血症。
4.其他因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耐药的细菌趁机繁殖,引起感染。
皮肤黏膜损伤: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容易受损,如脐部感染、脓疱疮等,可使细菌入侵引起败血症。
环境因素:新生儿所处的环境过于拥挤、卫生条件差等,也容易发生感染。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引起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新生儿期,应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生儿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