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是怎样引起的
低钙血症的常见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衰竭、药物、其他(如低蛋白血症、严重肝病、急性胰腺炎、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或离子钙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和骨矿化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吸收减少,从而引起低钙血症。
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吸收,同时促进肠钙吸收和肾小管重吸收钙,调节血钙水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血钙降低。
3.肾衰竭:肾衰竭时,肾脏排泄磷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磷升高。血磷升高会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使维生素D羟化生成不足,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
4.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某些利尿剂等,可能会影响钙的代谢,导致低钙血症。
5.其他:长期低蛋白血症、严重肝病、急性胰腺炎、大量输入库存血等也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对于低钙血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可以补充维生素D;如果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可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甲状旁腺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钙血症,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1.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2.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
3.定期体检:对于容易发生低钙血症的人群,如老年人、肾衰竭患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低钙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出现低钙血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