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中常见的皮肤病,由于汗腺导管阻塞或破裂,汗液外渗进入表皮内导致。其临床表现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关于痱子的一些信息。
1.临床表现
晶形粟粒疹:常见于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好发于颈、躯干部、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表现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
红色粟粒疹: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臀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颈部、臀部、肘窝等部位,表现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红晕,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及刺痒感。
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臀部、小儿头面部、颈部、臀部、肘窝等部位,表现为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疱液混浊,周围有红晕,疱破后糜烂、结痂。自觉瘙痒及疼痛。
深部粟粒疹: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外渗引起。常见于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好发于背部、臀部等部位,表现为豌豆大小的水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清亮,不易破溃,水疱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自觉轻度烧灼及刺痒感。
2.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勤换衣服,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用品。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局部外用药物包括炉甘石洗剂、痱子粉等,可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如果出现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严重的病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系统药物治疗。
3.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
总之,痱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在夏季或炎热环境中发生。了解痱子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同时,注意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有效减少痱子的发生。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