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皮肤溃烂和坏死。以下是褥疮的一些常见症状:
1.皮肤发红:这是褥疮的早期症状之一,受压部位的皮肤会出现发红的现象。
2.皮肤破损:随着病情的发展,受压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破损、水疱或溃疡。
3.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尤其是在皮肤破损或溃疡的部位。
4.感染:如果不及时处理,褥疮容易感染,导致局部红肿、发热、脓液渗出等症状。
5.肌肉萎缩:长期受压会导致受压部位的肌肉萎缩,影响身体的功能。
6.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骨骼突出部位,容易发生褥疮。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如瘫痪患者、老年人等,他们是褥疮的高发人群。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翻身: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洁皮肤,避免汗水、尿液等浸湿皮肤。
3.使用气垫床:可以减轻身体对局部皮肤的压力。
4.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皮肤的修复。
5.注意观察:经常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如果已经出现了褥疮,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褥疮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清创、换药、使用抗生素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护理,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加重。
总之,褥疮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长期卧床的人群,家属应密切关注他们的皮肤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