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进行治疗,包括休息、吸氧、镇静、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药、氨茶碱等,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护理。
1.休息: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吸氧:立即给予高流量鼻管吸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通气。
3.镇静:皮下或肌内注射吗啡3~5mg或哌替啶50~100mg,对于烦躁不安、剧烈咳嗽者尤为适用。年老体弱、神志不清者慎用。
4.利尿剂: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于2~5分钟内推注,可迅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水肿。
5.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等药物可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6.强心药:毛花苷丙(西地兰)静脉注射,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改善心功能。
7.氨茶碱: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同时有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可改善心功能而平喘。
需要注意的是,心源性哮喘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心源性哮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心率、心律、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有无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情况。
2.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3.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5.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总之,治疗心源性哮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护理和观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