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是缺乏哪种元素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影响钙、磷代谢,从而影响正常的骨骼发育。以下是关于小儿佝偻病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维生素D摄入不足:母乳或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若不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日光照射不足: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若长期缺乏户外活动,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生长速度快:小儿生长速度较快,维生素D需要量相对较多,若补充不足,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导致维生素D缺乏。
2.症状:
骨骼改变:头部颅骨软化,方颅;胸部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镯或脚镯;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如蛙腹;患儿站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
神经精神症状:患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由于头部多汗,摇头刺激,导致枕部秃发。
3.诊断:
维生素D检测:血清25-(OH)D3是反映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维生素D缺乏。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佝偻病的骨骼改变。
4.治疗:
补充维生素D:口服维生素D制剂,剂量为每天400-800IU,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即每天400IU。
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补充钙剂:酌情补充钙剂。
矫形治疗:骨骼畸形可通过矫形支具或手术治疗。
5.预防:
孕妇和乳母应多晒太阳,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
婴幼儿应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如鱼肝油、蛋黄、动物肝脏等。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总之,小儿佝偻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维生素D补充和户外活动,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