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鉴别诊断
麦粒肿与霰粒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患处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及压痛,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眶蜂窝织炎、败血症等并发症,治疗方法主要有早期湿热敷、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眼膏,形成脓肿后切开排脓等;霰粒肿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有关,主要症状为眼睑皮下可触及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无明显疼痛,边界清楚,肿块长期不变,部分患者可自行吸收,但也可能逐渐增大,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有小的霰粒肿通过热敷或理疗促进其吸收消散,较大的霰粒肿需手术治疗,将囊肿内容物刮除干净。
麦粒肿与霰粒肿的鉴别诊断:
1.麦粒肿:
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症状:
患处呈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及压痛。
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可自行破溃。
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眶蜂窝织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治疗:
早期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眼膏。
形成脓肿后,需切开排脓。
2.霰粒肿:
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病因: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有关。
症状:
眼睑皮下可触及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无明显疼痛,边界清楚。
肿块长期不变,部分患者可自行吸收,但也可能逐渐增大。
如果继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治疗:
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理疗促进其吸收消散。
较大的霰粒肿需手术治疗,将囊肿内容物刮除干净。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应注意排除结核病的可能。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麦粒肿和霰粒肿更容易发生,且病情也更严重,应积极控制血糖。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挤压、搔抓,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