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如何遗传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性联遗传寻常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层板状鱼鳞病、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五种类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
最为常见,亲代一方或双方患病则子女可能患病。患者出生时皮肤即有干燥、潮红、发亮,间有灰褐色鱼鳞状鳞屑,以四肢屈侧及躯干为主,重者可累及全身。多数患者冬重夏轻,由于汗腺减少,冬季皮肤干燥,出汗困难,可影响体温调节。
2.性联遗传寻常鱼鳞病
较少见,属性联隐性遗传,仅发生于男性(女子为携带者),出生后不久发病,皮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鱼鳞病相同。
3.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出世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多层鳞屑,脱落后出现粗糙湿润面,可有松弛性大疱,严重者手足呈爪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层板状鱼鳞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有一层广泛的火棉胶状膜紧紧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慢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腋窝和腹股沟等屈侧部位最明显,掌跖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5.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出生时或生后不久皮肤即增厚,呈广泛弥慢性潮红,上有灰褐色或灰白色鳞屑,边缘不整,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腋窝和腹股沟等屈侧部位最明显,掌跖过度角化,甲板增厚,毛发稀疏干燥,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对于鱼鳞病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过度干燥和摩擦。同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对于严重的鱼鳞病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总之,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鱼鳞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应注意遗传咨询,避免近亲结婚,以减少鱼鳞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