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原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部的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支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等,有时鼻咽部的感染还可导致全身并发症,如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1.病因
病毒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本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等使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环境因素:大气污染、被动吸烟等使纤毛运动减弱,有利于细菌及病毒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2.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体温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至1周左右。
婴幼儿症状: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高热、惊厥、呕吐、腹泻等。部分患儿可有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有关,但也可能为肠痉挛所致。
年长儿症状:症状相对较轻,多以咳嗽、咳痰为主,可伴有头痛、发热、畏冷、乏力、食欲减退等。
3.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原体。
其他检查:如有必要,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以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4.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较为典型,如发热、咳嗽、流涕等。
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可明确病原体。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
5.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给予退烧药,咳嗽可给予止咳药。
病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或抗生素。
并发症治疗:如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等,需进行相应的治疗。
6.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接种疫苗: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相应的病毒和细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