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多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2-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和蛋白尿等,部分患儿还伴有胃肠道出血和肠套叠等症状。过敏性紫癜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下是关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一些介绍。
一、病因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1.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都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2.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等都可能引起过敏性紫癜。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等也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有关。
二、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和蛋白尿等。
1.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双下肢,对称分布,可伴有瘙痒。
2.腹痛:腹痛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症状,多位于脐周或下腹,呈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关节痛:关节痛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症状,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一般在数日内消退,不遗留关节畸形。
4.血尿和蛋白尿:部分患儿可出现血尿和蛋白尿,一般在紫癜消退后出现。
5.其他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症状。
三、诊断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等。
1.临床表现:根据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和蛋白尿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3.病理检查:皮肤或其他组织的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可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3)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用于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
(4)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5)其他药物:如维生素C、钙剂等,可辅助治疗。
3.对症治疗:如腹痛时可给予解痉止痛药物,关节痛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血尿和蛋白尿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五、预后
过敏性紫癜的预后一般较好,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等并发症。因此,患儿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六、预防
过敏性紫癜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病毒、细菌等。
2.避免过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食物、药物等。
3.增强免疫力: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