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各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儿童和青少年、链球菌感染高发地区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为高危人群。其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悸、咳嗽、水肿等。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预防链球菌感染、增强免疫力、定期体检等。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各瓣膜均可受累,但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
1.病因
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这种细菌感染后,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导致炎症反应和瓣膜损伤。
变态反应:人体对链球菌感染产生的变态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进一步加重瓣膜损伤。
2.高危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
链球菌感染高发地区人群:生活在链球菌感染高发地区的人群,如温带、亚热带地区,感染的风险较高。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链球菌感染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活动后加重。
乏力: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
心悸: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咳嗽:多为干咳,无痰。
水肿:下肢、腹部等部位水肿。
4.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心脏,判断瓣膜是否有杂音。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5.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抗风湿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轻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瓣膜损伤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瓣膜修复或置换。
6.预防
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
增强免疫力: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体检: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