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热的症状怎么去胃火
胃热(胃火)可参考症状去胃火,包括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嘈杂等,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殊人群需谨慎,同时注意饮食调理。
胃热,即是胃火。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根据胃热的症状去胃火,可参考以下内容:
1.胃脘灼痛
多由胃火内炽,胃气不和所致。其痛势较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宜清热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药用黄连、栀子、黄芩、丹皮、赤芍、陈皮、甘草等。
2.消谷善饥
指食欲过于亢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其特点是多食易饥,兼见口臭,口渴,心烦,脘腹胀满等症。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减,药用石膏、知母、牛膝、熟地、麦冬、黄连等。
3.牙龈肿痛
多由胃火循经上炎所致。其特点是牙龈红肿疼痛,遇冷痛减,受热加重,口渴口臭,便秘溲赤。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丹皮、栀子、防风、荆芥、薄荷、石膏等。
4.口臭
多由胃火上蒸,或湿热蕴脾所致。其特点是口气臭秽,或兼牙龈肿痛,口渴,便秘等症。治宜清热泻火,化浊除臭。方用黄连解毒汤合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栀子、大黄、藿香、佩兰、薄荷等。
5.嘈杂
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的感觉。多由胃火内扰,胃失和降所致。其特点是脘腹痞满,灼痛不适,嘈杂似饥,但不欲食,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和胃,养阴安神。方用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药用黄连、吴茱萸、黄芩、法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酸枣仁、远志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在去胃火时应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去胃火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