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低血压多少算正常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急性和慢性低血压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危害,可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影响生命健康。日常生活中,低血压患者可通过饮食、适量运动、生活起居等方面进行自我保健。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还有一类继发于其他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引起的低血压,称为继发性低血压。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低血压,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头晕、乏力、晕厥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命健康。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方面: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入,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血压。此外,还可适量饮茶,因为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
适量运动: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使血压恢复正常。但低血压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做体位变动过大的运动,如深蹲、起立、弯腰等运动。
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不要激动或紧张,特别是应避免过度劳累。起居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从事长时间下蹲的工作。洗澡时水温不宜过热、过冷,因为过热、过冷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
总之,低血压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保健,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