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特殊类型,指子宫内膜出现在腹壁切口及瘢痕上,其病因包括子宫内膜种植、医源性种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和遗传因素,症状有腹壁切口处肿块、月经失调、性交痛、腹痛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方法包括月经期注意事项和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术等。
1.病因:
子宫内膜种植:月经期,经血从宫口、阴道排出体外,但有小部分经血或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医源性种植: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发病原因,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穿孔、会阴侧切术等妇产科手术,均可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并种植于切口。
免疫防御功能缺陷: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大量的免疫细胞及体液围歼消除,假如体内免疫功能缺陷,就会加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几率。
遗传因素:临床观察发现,有家族病史的人,其患病几率明显高于无家族病史的人。
2.症状:
腹壁切口处肿块: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肿块多位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下段切口处,也可出现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部位。肿块呈红色,有时呈紫蓝色,质硬,经期时肿块会增大,局部有压痛。
月经失调:少数患者可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
性交痛:当病变累及阴道或直肠时,会出现性交痛。
腹痛:腹痛可出现在月经前、月经时或月经后,呈进行性加重。
3.诊断:
病史: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妇产科手术史。
症状:腹壁切口处肿块、月经失调、性交痛、腹痛等。
检查:B超、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切除术、腹壁粘连松解术等。
其他治疗:如射频消融、激光等治疗方法,也可用于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5.预防:
月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尽量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术。
剖宫产术后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注意保养,避免过早剧烈运动,以防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
总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的女性。如果出现腹壁切口处肿块、月经失调、性交痛、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