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有什么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具有进行性加重、下腹疼痛等特点,其病因与子宫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医源性的内膜移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预防方法包括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多次人流、及时治疗妇科疾病、调整饮食等。
1.痛经特点
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
下腹疼痛:疼痛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时消失。
其他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2.病因
子宫内膜种植:月经期,经血从宫口、阴道排出人体外是顺流而下的,但是有小部分经血或者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进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体腔上皮化生: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排卵之后,卵巢会形成黄体,黄体如果没有受精就会发生萎缩,退化之后会逐渐形成白体,白体一般持续几个月就会被吸收掉,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卵巢皮质没有全部被吸收,就会形成含有异位子宫内膜的卵巢囊肿。
医源性的内膜移植:这是一种人为造成的使子宫内膜移植到某些部位,最常见的是剖宫产术,在剖宫取胎的时候,子宫内膜有可能会随羊水进入切口,种植在子宫肌壁、盆腔腹膜、阴道直肠膈等部位。
免疫防御功能缺陷: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出大量的免疫细胞及体液来“围剿”入侵的“异己分子”,即异位的子宫内膜。
3.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的患者。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达那唑等药物,以缓解痛经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其他治疗:如射频消融术、高能聚焦超声等也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4.预防
注意经期卫生: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避免多次人流:多次人流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因此应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流。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及时治疗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缓解痛经症状。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痛经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调整饮食等,可缓解痛经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