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么病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乳头内陷或畸形、乳房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症状为乳房肿块、乳房红肿、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等,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1.病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乳头内陷或畸形:乳头内陷或畸形可能导致乳头分泌物排出不畅,细菌滋生,进而引发乳腺炎。
乳房外伤:乳房外伤或感染可能导致乳腺导管损伤,细菌感染后引发乳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乳腺组织炎症。
激素水平变化:内分泌失调、激素替代治疗等可能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增加乳腺炎的发病风险。
2.症状:
乳房肿块:乳房出现肿块,质地较硬,可伴有疼痛。
乳房红肿:乳房皮肤发红、肿胀,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乳头溢液:乳头可有分泌物排出,分泌物可为浆液性、脓性或血性。
乳房疼痛:乳房疼痛是常见症状,可在哺乳或触摸时加重。
3.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包括:
体格检查:检查乳房肿块的大小、位置、质地等,评估乳头有无溢液。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了解炎症情况。
影像学检查:B超、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帮助了解乳腺组织的情况。
病理检查:通过对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4.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如果合并激素水平异常,可能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肿块较大、形成脓肿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灶。
其他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可辅助缓解症状。
5.预防:
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头损伤。
正确哺乳,避免乳汁淤积。
定期自查乳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避免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
需要注意的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治疗方法应个体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并注意乳房护理,以促进康复。如果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乳腺专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