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多在化脑起病后1~3周出现,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等,头颅B超、头颅CT、腰椎穿刺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硬膜下穿刺、手术治疗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注意患儿的护理,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化脓性脑膜炎(H)合并硬膜下积液(S)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H)常见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遗留脑积水、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是指化脓性脑膜炎(H)患儿在病程中出现硬膜下腔积聚过多的液体,多在化脑起病后1~3周出现。
2.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有哪些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被原发病所掩盖,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
脑积水:落日征、头围增大、颅缝分离等。
智力低下: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学习困难等。
3.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需要做哪些检查?
头颅B超:可协助诊断硬膜下积液,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等优点。
头颅CT:可了解硬膜下积液的量、部位及脑积水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的压力、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情况,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热量和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病因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止惊等。
硬膜下穿刺:对于积液量较多、症状明显的患儿,可进行硬膜下穿刺抽吸积液。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脑疝等并发症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如颅骨钻孔引流术等。
5.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预后如何?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原菌、患儿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早晚等。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可明显改善预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遗留脑积水、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
6.如何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早期诊断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及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患儿的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避免医源性感染:在进行腰椎穿刺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