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居多,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横贯性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症状:
运动障碍:病变节段以下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等。
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可出现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
2.体征:
脊柱叩击痛:病变节段棘突有明显叩击痛。
腱反射改变: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如Hoffmann征、Babinski征等阳性。
3.辅助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脊髓肿胀、信号异常,有助于诊断。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升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了解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
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方法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减轻脊髓炎症,缓解症状。
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
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3.并发症治疗: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急性脊髓炎的关键是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