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突然丧失。以下是根据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编写的一篇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脊髓横贯性损害,好发于青壮年,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多于受凉、劳累、外伤后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常见的症状包括:
1.运动障碍
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可为脊髓休克表现,如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一般持续2-4周后进入恢复期。
2.感觉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缺失,在感觉消失平面的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带。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脊髓休克期过后可出现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大便秘结。此外,还可出现皮肤干燥、无汗、少汗、肢体水肿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4.其他症状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MRI检查可发现脊髓肿胀、信号异常,有助于诊断及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富含热量和维生素的饮食。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脊髓炎症,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泼尼松等。
(2)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3)B族维生素:有助于营养神经,促进恢复。
3.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4.并发症的治疗
急性脊髓炎可并发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总之,急性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