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是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处发生的非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疼痛、压痛为典型表现,病因与感染、外伤或免疫异常相关。

感染性肋软骨炎多由细菌(如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经血液或淋巴途径侵入肋软骨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化脓及全身感染症状;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又称Tietze综合征)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劳损或内分泌失调有关,临床更常见,约占病例的95%。其病理特征为肋软骨水肿、增厚,伴随软骨膜及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但无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结果。
临床表现以胸痛为核心,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刺痛或隐痛,常因咳嗽、深呼吸或体位改变加剧。疼痛区域多位于第2-4肋软骨交界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局部皮肤无红肿,但触压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肋软骨隆起,但无活动受限。病程多呈自限性,但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若出现胸壁疼痛、压痛或肋软骨隆起,需及时就医进行X线、CT或超声检查以排除肿瘤、骨折等器质性病变。确诊后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局部封闭治疗或物理疗法。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红肿,需警惕感染性肋软骨炎,需尽早抗感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