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该如何治疗
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和局部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同时保持个人卫生。
急性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女性,特别是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对于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
急性起病伴发热、明显的尿路刺激征或血尿的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冲刷尿道,促进细菌和炎症物质的排出。
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根据感染的部位、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无基础疾病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对症治疗:对于尿路刺激征明显的患者,可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病因治疗:
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如伴有尿路梗阻、结石、反流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对于妊娠期尿路感染,需根据病情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菌药物,并尽量避免使用尿路造影等有创检查。
4.局部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采用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即每晚睡前排尿后口服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等,疗程为6个月~1年。
对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如有肾盂、肾盏变形、缩窄,可行肾浓缩功能测定和分泌功能检查,如有功能异常,可行肾切除术。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此外,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憋尿,性生活后排尿等,可预防尿路感染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