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临床综合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症状隐匿,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等症状,长期血压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诊断主要依靠测量血压,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1.病因: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精神应激、吸烟、体重增加、缺乏体力活动等。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升高,可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鼻出血、偏瘫、失语、呼吸困难、水肿等。
3.诊断:
测量血压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在安静状态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检查、血糖、血脂检查等,有助于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4.治疗: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是降低血压,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减轻体重、保持心理平衡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选择。
5.注意事项:
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体检,检查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