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具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早期多无症状,中后期可能出现头痛等症状,其诊断需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的治疗需注意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1.病因:
遗传因素: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环境因素:
饮食:高盐、低钾、低钙饮食。
超重和肥胖:BMI≥24kg/m2,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100ml乙醇。
长期精神紧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
其他因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2.症状: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3.诊断:
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测量血压前应休息5~1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必要时可进行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血糖、血脂等,以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4.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戒烟限酒。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
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的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开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5.特殊人群: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肥胖、遗传因素、肾脏疾病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药物治疗应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治疗时应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避免引起脑梗死等并发症。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
孕妇原发性高血压:孕妇原发性高血压对母儿的危害较大,可导致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压、尿常规、胎儿情况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以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