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好发于30-50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主要症状有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等,检查方法有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西药治疗等,预防方法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定期体检、减少雌激素的摄入、和谐的性生活、妊娠和哺乳等。
1.症状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
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2.病因
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情绪等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人为因素: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3.检查
临床体检:医生通过触诊乳房来检查是否有肿块、硬结等异常。
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乳房的结构和组织情况,帮助发现潜在的病变。
病理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乳腺癌时,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通过对组织样本的显微镜观察来确诊。
4.治疗
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往往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环境因素等有关。因此,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时,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更不可有长时期精神抑郁,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更应注意。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通过中医药调理,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整内分泌失调,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目的。
西药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抗雌激素药物,能够调节内分泌,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5.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内分泌平衡。
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体检: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自查,35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雌激素的摄入: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等,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避免饮酒和吸烟。
和谐的性生活:保持性生活的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刺激孕激素分泌,对乳腺起到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妊娠、哺乳:提倡母乳喂养,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增生病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乳房肿块进行性增大、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