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乳腺增生的症状有哪些
轻微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好发于25-45岁女性,与内分泌失调、情绪等精神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月经失调、情志改变等也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减少外源性激素的摄入、保持心情愉悦和母乳喂养等。
1.病因
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情绪等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人为因素:
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2.症状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也有少者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如果出现血性或咖啡色溢液需要谨慎,并可采取乳头溢液涂片检查。
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3.检查
临床体检:医生通过触诊乳房来检查是否有肿块、硬结等异常,并评估其大小、形状、质地和活动度等特征。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乳房的结构和组织,帮助医生发现肿块、囊肿等异常。
乳腺X线摄影(钼靶摄影):对于检测乳腺组织的细微结构和早期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致密型乳腺的检查效果更好。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评估乳腺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以及检测隐匿性病变有一定的帮助。
病理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临床怀疑有恶性病变或其他不确定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4.治疗
心理治疗:
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可使用逍遥散、小金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维生素A等对乳腺增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内分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或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内分泌药物,如孕激素、雌激素拮抗剂等。
手术治疗: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肿块明显、有恶变倾向或不能排除恶变时,才会考虑手术治疗。
5.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定期体检:建议20-40岁的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高危人群应适当增加检查频率。
减少外源性激素的摄入: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等。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如果出现乳房不适或肿块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