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好发于儿童,症状有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耳部清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耳内压力剧变、定期复查等。
症状: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部症状: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检查: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内陷,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突出,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突出明显,前后皱襞增多或变平,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鼓气耳镜检查及鼓膜按摩后,听力可暂时改善。
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再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消炎止痛。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如果出现高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保持耳部清洁: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用棉签轻轻拭干。避免水进入外耳道,不要游泳,不要随意挖耳。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耳内压力剧变:如坐飞机时,嚼口香糖,可缓解耳部不适。
定期复查: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