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化脓性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扁桃体炎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全身并发症;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引起,可有咽干、异物感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局部用药)和手术治疗。预防扁桃体炎应加强锻炼、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劳累等。
一、症状
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可导致剧烈的耳部疼痛,甚至会放射至颈部和耳部。伴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周身不适、便秘等全身症状。幼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2.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时有咽干、异物感、发痒等,常有急性发作史。儿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呼吸、吞咽、语言障碍,若伴有腺样体肥大可出现鼻塞、鼾声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二、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咽拭子培养
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其他检查
如扁桃体影像学检查、喉镜检查等,有助于评估扁桃体的病变情况。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应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
(3)局部用药
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或吞咽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四、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2.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4.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五、注意事项
1.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扁桃体炎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急性扁桃体炎可能会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
2.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扁桃体炎容易迁延不愈,应积极治疗。
3.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耐药或治疗不彻底。
4.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戒烟戒酒。
总之,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合理饮食,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