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怎么办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多见,劳累、受凉、潮湿、烟酒过度或某些慢性病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本病。主要症状为咽痛,吞咽时加重,可伴有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高热者可给予退热剂,咽痛剧烈者可给予局部冷敷或漱口水漱口。部分患者可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为慢性扁桃体炎。
一、病因
1.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本病。
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等因素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可导致本病发生。
2.其他
扁桃体本身病变、异物刺激等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二、症状
1.全身症状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等。
2.局部症状
咽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常为一侧性,吞咽时加重。
疼痛剧烈者可致吞咽困难,也可引起耳部放射痛。
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昏睡。
三、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咽拭子培养
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其他检查
如怀疑扁桃体周脓肿形成,可行咽侧位X线片或超声检查协助诊断。
四、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一般不难。
2.但需与猩红热、樊尚咽峡炎、白血病性咽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高热者可给予退热剂,咽痛剧烈者可给予局部冷敷或漱口水漱口。
2.药物治疗
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给予退热剂,咽痛剧烈者可给予局部冷敷或漱口水漱口。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或吞咽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六、预后
1.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病期间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本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为慢性扁桃体炎。
七、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2.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劳累。
3.避免与急性传染病患者接触。
4.患急性扁桃体炎后,应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
八、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导致高热惊厥,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应引起重视。
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孕妇
孕妇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以缓解症状。
3.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
因此,老年人在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