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感冒嗓子发炎,导致中耳炎
由感冒嗓子发炎引起的中耳炎,可通过咽鼓管途径感染,其症状因病情轻重而不同,检查包括耳镜、听力、咽鼓管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一般根据感冒病史、耳部症状和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治疗以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较好,但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注意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引言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由感冒嗓子发炎引起的中耳炎。
二、病因
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三、症状
1.听力减退
感冒可导致咽鼓管堵塞,引起耳部传音障碍,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
2.耳痛
耳痛是中耳炎的常见症状,疼痛性质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四、检查
1.耳镜检查
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鼓膜增厚、混浊、钙斑及粘连。
2.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
3.咽鼓管功能检查
捏鼻鼓气通气后听力改善者,说明咽鼓管功能良好。
4.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扫描可明确中耳乳突炎的病变程度。
五、诊断
根据感冒病史、耳部症状和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可用于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2)鼓膜切开术
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可在鼓膜切开后以针尖插入鼓室抽吸积液。
(3)鼓膜穿刺抽液
如中耳积液为粘稠物,可做鼓膜穿刺抽液。
(4)其他
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以减轻炎症反应。
七、预后
一般来说,中耳炎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引起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八、预防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避免呛水。
3.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耳。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九、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中耳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耳部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
孕妇在治疗中耳炎时,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3.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中耳炎容易反复发作,且可能会引起面瘫、脑膜炎等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