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表现为咽痛、高热等症状,多发生于春秋季节,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经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可明确诊断,首选青霉素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一、概述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腺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这些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扁桃体发炎。主要表现为咽痛、高热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2.局部症状:咽痛为主要症状,吞咽或咳嗽时加重,常放射至耳部。幼儿可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咽痛剧烈,影响吞咽时可导致进食困难。有时可因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而出现转头不便。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
2.其他检查:
咽部检查: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见隐窝口有黄白色或灰白色豆渣样渗出物,有时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遗留出血创面。
病原学检查: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或核酸检测,明确病原体。
四、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需要与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樊尚咽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或更换其他种类抗生素。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3.局部治疗:
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漱口,有助于缓解咽痛。
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时,可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
六、预后
大多数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
七、预防
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3.加强饮食营养,增强体质。
4.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5.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
八、特殊人群
1.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引起高热惊厥,甚至诱发肾炎、风湿热等疾病。因此,儿童患者应积极治疗,高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后,若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早产、流产等不良后果。因此,孕妇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肺炎、心肌炎等。因此,老年人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积极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