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鼻息肉吗要切除吗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好发于成年人,儿童较少发生。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甚至会发生恶变。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是鼻息肉的主要症状,需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需注意护理,定期复查。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鼻部疾病、避免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加强体育锻炼、注意气候变化、戒烟酒等。此外,儿童鼻息肉、过敏体质、糖尿病患者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问题分析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好发于成年人,儿童极少发生。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因此,一旦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
二、诊断依据
1.鼻塞:为主要症状,随息肉体积长大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时伴有喷嚏,分泌物可为浆液性、黏液性,如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
2.嗅觉减退或丧失。
3.耳鸣、听力下降。
4.头痛:常为头部沉重或压迫感,多为闷痛。
5.后鼻孔息肉可致呼气时经鼻呼气困难,若阻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
三、检查方法
1.前鼻镜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的新生物,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
2.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楚地观察鼻腔内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息肉及息肉的部位、数量等。
3.鼻窦CT检查:可了解鼻窦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鼻塞、流涕等。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
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息肉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传统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和微创的经鼻内镜手术。
五、术后护理
1.术后需用口呼吸,常会感到口干,应多喝水或用漱口液漱口。
2.术后鼻腔填塞物取出后,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挖鼻。
3.术后需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六、预防措施
2.避免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如麻黄素等。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5.戒烟酒,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七、注意事项
1.儿童鼻息肉:儿童鼻息肉相对较为少见,但也并非罕见。儿童鼻息肉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的鼻腔较小,息肉往往不易被发现。如果儿童出现鼻塞、流涕、打鼾等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
2.过敏体质: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鼻息肉。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过敏反应,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减少鼻息肉的发生风险。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感染,从而增加鼻息肉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鼻腔卫生,避免感染。
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鼻息肉的发生。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滥用。
总之,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您出现了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