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化脓怎么办
中耳炎化脓后,可先使用药物治疗,比如用2%酚甘油滴耳,或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后,再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甚至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自行挖耳,要注意休息,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一、病因
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二、症状
1.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2.耳痛
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三、检查
1.耳镜检查
鼓膜穿孔是中耳炎的主要体征。可为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早期多为中央性,后期穿孔多为边缘性。若穿孔较小,可先行保守治疗。
2.听力检查
纯音听阈测试及声导抗测试,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耳部CT扫描,以明确中耳乳突的病变范围。
四、治疗
1.病因治疗
2.局部治疗
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3.全身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如果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恶心等,应及时就医。
4.手术治疗
对于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严重的中耳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清除中耳及乳突内的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
五、预防
1.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2.游泳时佩戴耳塞,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3.擤鼻涕时不要用力过猛,应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
4.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
5.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以免损伤听力。
六、注意事项
1.中耳炎化脓期间,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不要自行用棉花棒或其他物品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引起感染。
3.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5.如果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七、温馨提示
中耳炎化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鼓膜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如果出现中耳炎化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游泳时污水进入耳道,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