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斜视
眼睛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视力检查、屈光检查、斜视度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包括配镜矫正、遮盖疗法、斜视训练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斜视应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加强户外活动和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一、病因
引起眼睛斜视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发育不完善
儿童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2.先天异常
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发育异常所致,也可能是由于生产时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
3.眼球发育特点
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故又有高度远视眼,这样的儿童看不清物体时就会本能地加强调节,过度使用调节易引起眼球内斜视。
4.屈光不正
远视眼调节过度,近视眼调节不足,都易引发调节性内斜视。
5.其他
二、症状
1.内斜视
俗称斗鸡眼,即眼位向内偏斜。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
2.外斜视
即眼位向偏斜,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
3.上斜视
上斜视即眼位向上偏斜,比较少见。
4.下斜视
即眼位向下偏斜,比上斜视更少见。
三、检查
1.视力检查
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屈光不正。
2.屈光检查
包括散瞳验光等,以了解屈光状态。
3.斜视度检查
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法等,以确定斜视的度数和类型。
4.眼球运动检查
观察眼球的运动是否协调,有无眼球震颤等。
5.其他检查
如眼底检查、同视机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诊断。对于儿童斜视,需要在散瞳验光后进行斜视度的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配镜矫正。
五、治疗
1.配镜矫正
对于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配镜矫正可以改善视力,同时也可以矫正斜视。
2.遮盖疗法
对于斜视度数较小的儿童,可以通过遮盖优势眼的方法来训练斜视眼的视力。
3.斜视训练
通过训练可以增强斜视眼的视力和运动能力,改善斜视症状。
4.手术治疗
对于斜视度数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位置,使眼球恢复正常的位置。
六、预防
1.注意用眼卫生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姿势。
2.定期检查视力
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
3.加强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眼球发育,降低斜视的发生率。
4.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避免在摇晃的车上看书、玩手机等。
七、注意事项
1.斜视治疗应尽早进行
尤其是儿童斜视,早期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
斜视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和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4.注意安全
斜视手术患者术后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碰撞和剧烈运动。
总之,眼睛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预防斜视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