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样支气管炎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哮踹的特殊类型,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常在上感后出现咳嗽、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多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可复发,预后良好。
一、定义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哮踹的一种特殊类型。患儿多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常在上呼吸道感染2到3天后出现咳嗽、喘息,可伴有低热、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多在呼气末明显,缓解后可消失。
二、临床表现
喘息样支气管炎多发生于3岁以下,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常在上呼吸道感染2到3天后出现咳嗽、喘息,喘息发作时呼吸增快,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低热、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多在呼气末明显,缓解后可消失。部分患儿可复发,大多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发次数减少,于数年后痊愈。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过敏史等,喘息样支气管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需要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多有家族过敏史,常于幼年起病,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凌晨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喘憋严重者可出现发绀、三凹征。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两肺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
四、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缓解喘息症状。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抗感染药物: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氧疗:当患儿出现低氧血症时,应给予氧疗。
4.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咳嗽剧烈时给予止咳治疗等。
五、预防
1.加强营养: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2.预防感染: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家中不养宠物。
4.按时预防接种: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从而引发喘息样支气管炎。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避免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同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缓解咳嗽和喘息症状。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从而引发喘息样支气管炎。此外,老年人常常合并有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加重喘息样支气管炎的症状。因此,老年人在感染病毒和细菌后,要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3.有过敏史的人群:有过敏史的人群,如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患者,容易发生喘息样支气管炎。因此,这类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家中不养宠物。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感染病毒和细菌。
七、结语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哮踹的一种特殊类型。患儿多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常在上呼吸道感染2到3天后出现咳嗽、喘息,可伴有低热、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多在呼气末明显,缓解后可消失。部分患儿可复发,大多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发次数减少,于数年后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