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斜视
斜视是一种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主要表现为眼位偏斜、视力异常、眼球震颤、屈光不正等,可通过视力检查、屈光检查、斜视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确定,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斜视应提倡母乳喂养、注意用眼卫生、增加户外活动、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斜视家族史的儿童、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有屈光不正的儿童等应注意斜视的预防和治疗。
一、斜视是什么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指的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球无运动障碍、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可为先天性,也可因外伤、或全身性疾病导致。
二、斜视的症状
1.发病较急:常出现代偿性头位,即头向患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以补偿眼球不能外转。
2.眼位偏斜:部分患儿会出现眼位偏斜,通常在出生后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发现。
3.视力异常:由于斜视会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患儿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等症状。
4.眼球震颤:部分患儿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不自主地快速往返运动。
5.屈光不正:斜视患儿可能会伴有屈光不正,如远视、近视或散光。
三、斜视的检查
1.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以确定患儿的视力是否正常。
2.屈光检查:通过散瞳验光,确定患儿是否存在屈光不正,并了解其屈光状态。
3.斜视检查: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检查法、同视机检查法等,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斜视度。
4.眼球运动检查:检查患儿的眼球运动是否受限,是否存在眼球震颤。
5.其他检查:如眼底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眼部或神经系统疾病。
四、斜视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配镜矫正:对于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需要配镜矫正。通过配镜,可以使患儿的视力恢复正常,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遮盖治疗:对于屈光参差性斜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需要采用遮盖治疗。通过遮盖健眼,强迫患儿使用斜视眼看东西,从而促进斜视眼的视力发育。
视功能训练:通过训练患儿的双眼视功能、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患儿2岁以后,因为2岁以前患儿的眼球运动和融合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手术效果不理想。
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包括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等。手术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位置,使眼球恢复正常的位置。
五、斜视的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的前2年,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因此,提倡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的视觉发育。
2.注意用眼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3厘米左右。看电视时,眼与电视屏幕的距离最好是3米左右,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
3.增加户外活动:阳光可以促进儿童的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抑制眼轴的增长,预防近视的发生。因此,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斜视的发生。
4.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儿童出生后6个月就应该进行第一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如果发现有斜视、屈光不正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早产儿,要及时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2.有斜视家族史的儿童:有斜视家族史的儿童,发生斜视的风险较高。因此,对于有斜视家族史的儿童,要密切观察其视力和眼球运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3.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如脑瘫、脑外伤等,容易并发斜视。因此,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斜视。
4.有屈光不正的儿童:有屈光不正的儿童,如远视、近视或散光,容易并发斜视。因此,对于有屈光不正的儿童,要及时进行配镜矫正,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斜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