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感染、过敏等引起,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
一、定义
支气管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周围组织的炎症,有咳嗽、咳痰两种主要症状,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
二、病因
1.感染
病毒感染: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细菌感染:可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引起。
2.过敏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
吸入冷空气:婴幼儿气道对冷空气较敏感,突然吸入冷空气可刺激气道,引起咳嗽。
3.其他
免疫功能低下: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气道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气道较短、较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过敏体质:如果婴幼儿本身是过敏体质,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炎症。
三、症状
1.咳嗽
初期为干咳,以后有痰,常伴有气促、喘息。
咳嗽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咳嗽一般持续2~3周,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2.咳痰
多为白色黏液痰,可在清晨起床时或体位改变时咳嗽加剧,伴有喘息的患儿痰量较多。
部分患儿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
3.气促
患儿常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发绀等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
4.喘息
部分患儿可出现喘息,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可反复发作。
四、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胸部X线检查
可了解肺部炎症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部分患儿可出现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或有小片状阴影。
3.其他检查
如有必要,可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过敏原检测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五、诊断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患儿有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X线检查有肺部炎症改变,可诊断为支气管炎。
六、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给患儿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适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
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溴己新等,可减轻咳嗽、咳痰症状。
平喘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适用于喘息明显的患儿。
3.其他治疗
氧疗:如果患儿出现低氧血症,需要进行氧疗。
雾化吸入: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咳嗽、喘息症状。
七、预后
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可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影响预后。
八、预防
1.加强护理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避免带患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2.预防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3.加强锻炼
适当带患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
4.按时预防接种
按照免疫程序及时给患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九、特殊人群
1.小于3个月的婴儿
一旦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婴儿病情变化快,容易发展成肺炎。
治疗上应避免使用可待因、右美沙芬等中枢镇咳药,以免抑制呼吸。
2.有基础疾病的患儿
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
平时应注意预防感染,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感染后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3.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儿
这类患儿的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如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