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症一般指疑病症。疑病症和妄想症的区别在于症状表现不同、发病机制不同、疾病转归不同等。
1.症状表现不同
疑病症患者过度关注自身健康,对身体的轻微变化或不适过分敏感,坚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患者会频繁就医,进行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往往正常或不足以支持其认为自己所患的疾病,即便医生反复解释和保证,也难以消除其疑虑。
妄想症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妄想,内容多为与现实不符的坚信信念。患者的妄想内容通常比较固定,不涉及其他方面的异常思维和行为,除了妄想相关内容外,患者在其他方面的认知和行为基本正常。
2.发病机制不同
疑病症通常与人格特质有关,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完美主义等人格特点的人更容易患疑病症。
妄想症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妄想症患者的亲属中患精神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功能亢进,可能与妄想的产生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如长期处于压力、孤独、挫折的环境中,或有过重大的心理创伤经历,可能导致患者通过产生妄想的方式来应对现实中的困难和压力。
3.疾病转归不同
疑病症的病程通常呈慢性波动,患者的疑病观念可能会随着身体不适的变化或生活事件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如果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适当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容易复发。
妄想症如果不经过系统治疗,症状往往会持续存在,难以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妄想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或残留部分症状,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