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得了肛瘘
肛瘘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周围外口、疼痛、瘙痒、坠胀、流脓、硬结或条索状以及全身症状。诊断主要依据这些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肛门清洁。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称为肛漏。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经久不愈形成肛瘘。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肛瘘,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肛门周围有外口
肛瘘的外口通常位于肛门周围,有时可以看到一个或多个小突起,或者是一个小凹陷,周围皮肤可能会有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
2.肛门疼痛
肛瘘发作时,肛门周围可能会有疼痛,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有时会加重,尤其是在排便时。
3.肛门瘙痒
肛瘘的分泌物会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导致瘙痒,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4.肛门坠胀
肛瘘患者可能会感到肛门坠胀不适,有时会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5.流脓
肛瘘的外口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分泌物的量和颜色因人而异,有时会伴有异味。
6.硬结或条索状
肛瘘反复发作后,肛门周围可能会形成硬结或条索状的瘢痕组织。
7.全身症状
肛瘘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都同时出现,有些患者可能只有部分症状。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肛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
此外,肛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肛瘘患者,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后可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换药和康复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复诊,以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肛瘘有一定的复发率,患者在术后应注意预防肛瘘的复发。
总之,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