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肺、心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心悸、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出现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感染、氧疗、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抗凝治疗、加强护理等。
1.肺、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表现。体检时可有明显肺气肿体征,听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水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衰竭,表现为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体检可有颈静脉充盈,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
3.并发症
(1)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多为呼吸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3)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4)休克:多由严重感染、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所引起。
(5)消化道出血:多由胃黏膜病变或溃疡所致。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氧疗:纠正缺氧,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3.控制心力衰竭:根据病情,适当使用利尿剂、强心剂和血管扩张剂。
4.控制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5.抗凝治疗: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者,可给予抗凝治疗。
6.加强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到医院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