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血压,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和低血压是两种常见的血压异常情况,分别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和低于正常的状态。高血压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会出现头痛等症状;低血压患者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四肢发冷、呼吸急促等症状。
1.高血压:
定义: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症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2.低血压:
定义: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
症状:低血压的症状与血压下降的程度以及发生的速度有关。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头晕、乏力、心悸、眼前发黑等;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发冷、呼吸急促、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运动、饮食、药物等。因此,在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并保持安静和放松。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对于高血压和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血压患者: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运动: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饮酒。
心理平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定期测量血压: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血压变化情况。
按时服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2.低血压患者:
饮食: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多喝水,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奶制品、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运动:避免久站或突然改变体位,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
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避免低血压发生的因素:如闷热的天气、长时间站立、热水浴等。
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测量血压。
总之,高血压和低血压都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节,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