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周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牙周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组织急性炎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其主要病因包括菌斑、牙菌斑、创伤性咬合等,症状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移位、口臭等。其诊断主要依靠口腔检查、X线检查和血液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维护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洗牙、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定期口腔检查和控制全身性疾病等。
1.病因:
菌斑:口腔中的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长期积累会导致牙周炎。
牙菌斑: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创伤性咬合: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
其他因素: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也可能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
2.症状:
牙龈红肿、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炎的常见症状。
牙周袋形成:牙龈与牙齿之间的沟隙加深,形成牙周袋。
牙周溢脓:牙周袋内可有脓液溢出。
牙齿松动、移位:病情严重时,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甚至移位。
口臭:牙周炎可能导致口腔异味。
3.诊断:
口腔检查:医生会检查口腔内的牙齿、牙龈和牙周组织的状况。
X线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牙槽骨的吸收情况。
血液检查:用于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4.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包括口腔清洁、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等,以去除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物。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在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龈切除术、骨修整术等。
维护治疗:定期复诊,进行口腔清洁和维护,以防止病情复发。
5.预防: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工具。
定期洗牙: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洗牙,清除牙结石和菌斑。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发现龋齿、牙龈炎等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助于控制牙周炎的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牙周炎的治疗需要及时,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注意口腔保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果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