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妊娠高血压吗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危害,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孕妇应重视孕期的血压监测和管理,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1.什么是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
2.妊娠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妊娠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检测阴性。
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伴有下列至少一项者: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L;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
3.妊娠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对孕妇的危害: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的改变,若未及时诊治,会引起心、肝、肾、脑等主要脏器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昏迷、抽搐、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心力衰竭、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威胁母儿生命。
对胎儿的危害: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4.如何诊断妊娠高血压?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孕产次、本次妊娠经过、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全面的体格检查: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腹围、宫高、胎位等,检查心肺听诊、肝脾触诊、下肢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以及眼底检查、心脏超声等。
特殊检查:如胎儿电子监护、脐动脉血流监测、超声心动图等,评估胎儿宫内情况。
5.如何治疗妊娠高血压?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避免过咸食物。
监测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盐酸肼屈嗪等降压药物,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6.妊娠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定期产前检查:首次产前检查应在妊娠6周~13+6周进行,并在孕期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合理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过度进食高盐、高油、高糖食物。
适当运动:孕期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戒烟戒酒:孕期应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7.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高危人群:有妊娠高血压家族史、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年龄≥35岁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更加注意孕期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治疗期间:在治疗过程中,孕妇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水肿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分娩注意事项: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胎心等情况,确保母婴安全。如果孕妇血压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产后注意事项:产后6周内,孕妇应继续监测血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同时,要注意饮食和体重的控制,以预防高血压的复发。
总之,妊娠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孕妇应重视孕期的血压监测和管理,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