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得了盆腔炎怎么办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女性,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等。其症状主要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异常等。检查方法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病原体培养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宫腔操作应严格无菌、加强锻炼等。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残血浊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将细菌带入宫腔,从而引起感染。
经期卫生不良: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
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可以急性发作,导致盆腔炎的急性炎症。
2.症状:
下腹部疼痛:通常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
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增多,呈脓性或有异味。
月经异常:可能出现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痛经。
其他症状:可能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3.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超声检查:可了解盆腔内有无积液、输卵管积水等。
病原体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的类型,指导治疗。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青霉素、甲硝唑等。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形成脓肿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行手术治疗,如切开引流、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等。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经期避免性生活。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宫腔操作应严格无菌。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盆腔炎可能会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并发症,因此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咨询医生。



